以內生學習促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http://www.ez8288.com2025年07月07日 10:04教育裝備網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其中“學習型社會全面形成”是重要指標之一。綱要特別強調“主動適應學習方式變革”,確立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發展導向。東營市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自2019年開始就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目標,推動以“自主、互促、深度”為內核的內生學習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區域內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
內生學習的價值內涵及特征
內生學習是指學習者基于自身的興趣、需求、認知結構和價值追求,主動發起并持續推進的學習過程。“自主、互促、深度”是內生學習的價值內核,三者共同構成螺旋上升的課堂學習樣態。“自主”是學習的根基,表現為學習者主動設定目標、選擇學習路徑、掌控學習節奏、實施學習評價;“互促”是成長的催化劑,表現為合作學習、社會性建構和社群賦能,將個體學習上升到集體智慧共創;“深度”是認知的質變,表現為主體性學習、對話性學習、協同性學習過程中的概念貫通和批判性創造,使知識在應用中沉淀為素養與價值觀。
內生學習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動機內在化,學生的學習動力源自興趣驅動、意義感知、掌控體驗與自我目標設定,形成自主驅動的動力源。二是過程主動化,學生通過問題啟思、探究發現、合作學習等實現知識自主建構。三是結果深層化,超越表層知識積累,培養高階思維,追求知識理解、能力遷移、素養進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
內生學習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運用學歷案撬動內生學習力。我們在實踐中借鑒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提出的學歷案作為撬動內生學習的工具。學歷案本質上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處方”,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架”。我們在內生學習理念下,建構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634”實踐路徑,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了學習力。
“6”是指學歷案的學習主題、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檢測和學后反思等6個組成部分。學習主題明確當堂課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作用,學習目標明確學生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學業水平,評價任務落實“教—學—評”一致性,學習過程以任務驅動激發學習動力,作業檢測主要進行鞏固提升,學后反思指導學生實現思維進階。
“3”是指學歷案搭建了學生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學習階段的載體,讓學習隨時隨地發生,讓學習成果可視化。“4”主要指學歷案教學的四個基本思路:問題引領(學習的起點)—任務驅動(學習的動力)—活動助推(學習的支架)—評價助力(學習的杠桿)。
學歷案既是學生的學案,也是教師的教案。學歷案作為學習工具,通過任務分解、思維支架設計等方式,使學生的認知建構過程顯性化,讓學習從無序走向結構化。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儲備,通過工具使用與學習內容建立聯結,突破學習卡點,使學習成為自我發現、自我調適、自我建構的動態過程。
建設學共體激發內生學習。學習共同體是內生學習的生態建構,基于賦能立場,形成了激勵學生互促學習的“24121”實踐路徑。
“2”指同桌2人學伴,是常態化應用的學共體組織形式,學伴為異質分組,其中1人為師傅,兩人的互促學習主要表現為“教是最好的學”。“4”指兩組學伴組成4人學習小組,在需要開展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擴大共同體范圍,為學生搭建解決真實問題的平臺。“12”指《學共體建設課堂規范12條》,明確學伴互助、小組學習、回答問題、展示成果等課堂活動的基本要求及評價規則。“1”指每個時間段(每節課、每天、每周、每月)開展1次評價反饋,通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團隊評價,激勵學生持續參加學共體建設活動。
學習共同體構建互助學伴網絡,使學生在協作中獲得歸屬感,激發思維碰撞,通過認知沖突推動知識重構,幫助學習者突破現有認知邊界,形成學習文化場域,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培養溝通、協作、共情等適應未來社會的終身學習素養。
構建進階模式深化內生學習。內生學習的課堂實踐,通過獨立學、互助學、展示學、提升學的進階設計,構建“動力激發—深度學習—能力躍遷”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引領學生在主體性、對話性、協同性學習等深度學習活動中發展核心素養。
獨立學是內生動力的原點激活,學歷案提供“問題導引—任務清單—資源鏈接”的自主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學習路徑。互助學是群體動能的協同轉化,依托學共體,通過“組內互助—組間競爭”機制激發協作動力,為對話性、協同性學習創造空間。展示學是認知內化的具象錨定,為主體性、對話性學習搭建平臺,通過成功體驗強化自我效能感。提升學指提升學習信心,提升學是能力躍遷的續航引擎,通過融入元認知策略,實現“反思—歸納—重構”的螺旋式上升,推動深度學習生態持續優化。
具體實踐中,四學進階構成相互滲透的動態系統:獨立學為互助學提供問題基礎,互助學為展示學積累內容素材,展示學的反饋推動提升學的認知重構,提升學的目標又反哺獨立學的動力迭代。形式上,可以是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學習、大概念教學;時間上,可以鏈接課內課外,開展多元化學習;空間上,可以融合線上線下,自主應用網絡信息資源。在四學進階的閉環遞進中,學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運用、思維的進階提升、能力的接續提高,習得了終身學習素養。
內生學習的區域推進策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所管轄的開發區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從部分學校試點先行到多點推廣,再到區域協同和應用推廣;從喚醒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和建構互促學習新樣態,到推進深度學習走向常態,推動區域教育擴優提質,由點到面,以內生學習教學改革帶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內生學習教學改革落地,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建立起區域聯動、校際協同、教師主導的機制,以解決區域層面教學改革各自為戰、兩極分化的問題。其中,特別注重發揮教研支撐作用,組織開展“一課三研”、主題教研、名師優課、同課異構、教研論壇等活動,充分發揮教研員的組織引領作用,以學科為單位,聚焦學生學習方式變革,促進學生內生學習。
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在實踐中形成了項目帶動、研訓一體、科研助推、評價改進的推進路徑。“項目帶動”以項目化思維統籌教改進程,實施指向內生學習的“評價體系研發”“常態課質量提升”“教師全員微創新”等12個項目,通過“頂層設計—分段實施—成果孵化”的閉環管理,打破學科壁壘和學校邊界。“研訓一體”圍繞內生學習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化培訓,引領教師課堂改進。“科研助推”以省規劃課題為主導優化推進策略,每學年組織教師立項內生學習校本課題開展行動研究。“評價改進”是建立調研督導機制,開展內生學習教改大調研、大討論,制定各學科指向內生學習的課堂質效評價標準,定期開展綜合視導、專項視導、主題調研、常態化巡課,在督導中培育典型,改進不足。
內生學習教學改革實施以來,不斷迭代升級,內生學習理念深入人心,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教師開發的“內生學習案例庫”中有12個案例入選國家級教學精品課程資源。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先后承辦109場全國、省、市級課改及學科教學研討會,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內生學習教學改革項目被納入山東省教育廳重點推廣項目。
(作者系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