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有“江南韻”的勞動課
http://www.ez8288.com2025年05月20日 09:31教育裝備網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干窯中學的學生正滿心期待即將上的一節勞動課“窯磚記憶”。他們從學校出發,步行20分鐘,就可到達沈家窯。作為京磚制作非遺傳承基地,沈家窯擁有2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嘉興唯一一座還在用古法燒制磚瓦的古窯墩。如今,學生在窯內揮汗燒窯、制磚,感受窯火不熄的文化傳承。
在浙江嘉興這方教育熱土之上,有不少如干窯中學一樣自主結合地方文化實施特色勞動教育的學校。他們盤活資源、創新形式,將勞動教育視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必修課”與“基礎課”。
從課堂,到水鄉
“老師,您看我做的這個盤扣,好看嗎?”在上海世外教育附屬嘉善縣西塘小學的勞動課上,學生們在教師李能能的指導下制作精美的盤扣,在傳統手工藝制作中感受勞動之美。
地處千年水鄉古鎮,西塘小學的勞動課程頗具江南古韻,剪紙技藝、油紙傘制作、旗袍縫制……“學校開發了一系列具有江南韻味的勞動課程,讓傳統文化融入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在勞作的過程中了解、認同家鄉的美,激活勞動熱情,實現勞美共育。”西塘小學黨支部書記張群說道。
“我們幾名同學一起設計了校電視臺臺標,大家集思廣益,在設計中融入了校徽‘亭’等元素,沒想到最后真的被選中了!”浙江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實驗學校亭橋小學的幾名學生指著臺標興奮地說道。
近年來,亭橋小學借助“觸手可及”的真實問題實施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勞動需求,在真實完整的勞動過程中形成勞動素養。
同時,亭橋小學積極貫徹“走出去”的教育理念,帶領學生采訪浙江省電力公司勞動模范李飛偉、浙江天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勞動工匠陸棟梁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勞模們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為提煉勞模精神,亭橋小學編寫了《你是一束光》勞模工匠讀本,作為校本教材運用于班級課程教學。干窯中學則依托地方傳統技藝,撰寫了《不熄的窯火》《窯磚記憶》《塤音悠悠》等地方勞動教育校本教材,每周以走班形式開好小京磚、窯鄉壺、瓦當等勞動課。
聚焦江南韻、文化味、現代化等主題,嘉善縣連續13年開展勞動精品課程評比,累計開發精品課程167門,在學習中樹立“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
“我們廣挖深挖‘民風淳樸、地嘉人善’的地域文化和‘善作善成’的工匠精神,將勞動教育與地方文化、產業文化相融合,切實發展學生勞動素養。”嘉善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俞娟表示。
既動手,又動腦
嘉興市長水實驗學校的向陽湖上,棲息著鴨子、黑天鵝、斑頭雁等動物。學生自己動手搭建動物居住的小木屋,用塑料瓶造船去湖中心取鴨蛋,自主研究如何科學孵化……學校以向陽湖為出發點,延伸出一個又一個勞動項目。
“適宜的刺激,可以讓勞動發生,但只有內心認同,才能實現勞動創造。”嘉興市長水實驗學校副校長華偉中表示,學校設立“向陽湖”小工匠項目,不僅鼓勵學生提升勞動技能,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和品質。
勞動不僅要“動手”,更要“動腦”。浙江嘉興地處科技創新氛圍濃厚的長三角地區,這里的勞動課越來越有科技味兒。
嘉善縣吳鎮教育集團吳鎮小學開發“水木清華”智慧勞動課程,學生參與蔬菜種植系統編程設計,在人工智能的深度體驗中收獲了種植成果。嘉善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學生面對澆灌時如何節約用水這一真實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設計花園滴灌裝置改造傳統澆灌模式。海寧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在學校智慧農場的“魚菜共生”智能養殖項目上大顯身手,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水質、光照等數據監測,并根據運行數據改進方案,實現“做中學”。
“勞動教育要強化實踐性、綜合性,注重與學科融合,與生活鏈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于發友表示,“這要求我們必須以創新思維重構教學體系,將新興的勞動形式與傳統勞動內容相融合,讓學生在探究式項目式學習中了解現代科技推動下的勞動變革,傳承優秀的勞動文化傳統。”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