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十中以本草為媒 讓勞動教育更有生命價值——每顆種子都釋放出生命的氣息
http://www.ez8288.com2025年05月19日 10:18教育裝備網
“黑芝麻白扁豆,紫蘇黃連與青蒿,小茴香大青葉,半夏三七加八角……”在山東省臨沂第十中學(以下簡稱“臨沂十中”),每天陽光大課間,小學部響徹校園的《本草歌》與全校師生的“八段錦”養生操,已成為校園里最為獨特的景觀。
“我們的特色勞動教育,不僅促進了中醫藥文化在學校‘生根開花’,也是指向生命教育的一次探索。”該校校長雷明貴說,學校以本草為媒介,讓勞動教育釋放出更具魅力的生命價值。
給足學生充分體驗的機會
中醫藥種植本草園、五禽廣場、中醫藥探究實驗室……走進臨沂十中,一股濃濃的“本草味道”撲面而來。學校在本草園種植了上百種中草藥,還建有“自然之道”“格物致知”等主題教育區域,引導學生從中體悟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雷明貴認為生命教育的關鍵在于,要給足學生充分體驗、探究、實踐的機會。
學校從開辟“本草園”到各班級認領種植,再到帶領學生上山采藥、開展“藥草香里的畢業課程”;從中醫藥課程體系的建成,到學校、家庭、社區、實踐基地、企業、社會“六位一體”范式的形成……臨沂十中在摸索中逐漸確立了以中醫藥文化為切入點,以生命教育為旨歸,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健康觀,養成科學的運動習慣、飲食習慣和思維習慣,堅定民族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標。
打造“本草味道”的勞動課程
“敲打時,我們用的力度應該是怎樣的?”在臨沂十中的勞動課上,教師高洪宇正在與學生一起學習《植物拓染制作》。只見每名學生的課桌上,擺滿了他們在校園里收集到的銀杏、蒲公英等各種植物的葉子,每人都在用小錘子敲擊出叮叮當當的聲音。
高洪宇認為,一堂課下來,學生收獲的不僅是勞動熱情、勞動技能,還有審美素養、勞動品質的提升。目前,臨沂十中圍繞“健康與生命”“安全與生命”“生態與生命”等多個維度,構建起了完整的本草課程體系,創新開發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藥勞動教育“1543”課程體系:“1”即以中醫藥文化為主線;“5”即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五個維度;“4”即以四季時令為課程構建順序;“3”即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等主題為主要內容,以年級為單位構架課程,開發出了上百門具體課程。
“這些任務群,要實實在在地落地,更需要聚合起社會上的更多力量。”為此,學校與當地的臨沂大學醫學院、市中醫院、南畝春耕研學基地等單位聯合建立了研學實踐基地。副校長石運波說,學校還構建了交互動態的“全景實踐場”,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小中醫”“小學徒”等多種角色。
“整體觀”引生命教育走向深處
雷明貴認為,完整的生命教育,應該圍繞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展開。生命教育走到深處,就是要引領師生在思維方式和認知上不斷“破殼”。
“感謝學校將中醫藥文化引進校園,為我們提供中醫服務,我還從中悟到了一些教育的奧妙。”學校語文教師王倩說,她在嘗試將中醫“望聞問切”的“秘籍”遷移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體悟到了中醫強調的“整體觀”之于教育的重要性。
據副校長曲保村介紹,“整體觀”同樣適用于構建有生命力的課程與課堂。學校在跨學科教學和團隊協作上下大功夫,致力于打破學科“壁壘”,實現了各學科知識的“融通”,在學習目標確定、課程資源整合、教學質量評價等多維度持續發力。
基于“整體觀”導向,學校還開發出了一套評價工具——通過對學生13個評價周期、27個小類的增值性分析,促進學生認識自我、激發潛能、主動發展。
“每天,看到孩子都開開心心地去上學,我就會感到安心和放心。”一位家長在朋友圈這樣說道,“孩子臉上的陽光,就是對生命教育最好的說明!”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