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推進新時代教材建設
http://www.ez8288.com2025年05月15日 09:40教育裝備網
教材建設是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一環,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重要依托
發揮教材的培根鑄魂、啟智增慧功能,需聚焦重難點問題,深入總結新時代實踐經驗,以“中國系列”原創教材為抓手,構建體現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教材體系
要秉持開放理念,借鑒國際經驗,加快推進教材數字化轉型,用數字化思維重塑教材形態,并形成真正的學材,以迎接數智時代的挑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材作為教育的核心載體,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靈魂、培育新人的重要使命。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并指出,“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高質量教材”。這一要求為新時代教材建設指明了方向,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教材建設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系統的謀劃、更有力的保障落實,為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1
提高站位
從教育強國的高度擘畫新時代教材建設藍圖
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賦予了新時代教材建設的戰略意義。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綱要》進一步明確教材建設在教育強國中的戰略地位。教材是正式教育的核心要素,是課程內容之體、教師教學之依、學生學習之梯,具有獨特的育人育才價值。教材建設是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一環,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重要依托。在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教材建設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承擔《綱要》賦予教材建設的新使命。一方面,我們應當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把握高質量教材的特性和建設流程。其中,政治屬性作為教材的根本屬性,至關重要,這一屬性要求教材切實落實國家意志,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決定了教材的發展方向和根本性質;人民屬性是教材始終堅守的價值追求,要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進教育公平,是教材宗旨和使命的體現;戰略屬性則是教材的關鍵功能定位,它聚焦服務國家長遠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文化創新,培育文化自信。“三大屬性”深刻引領著教材的編寫、使用和管理等。另一方面,要明晰各學段教材建設的支撐作用。基礎教育教材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石,能夠助力學生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的提升。高等教育教材是提升高等教育戰略引領力量的助推器,對接戰略需求和新興領域,助力國家拔尖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職業教育教材扎根產業一線,助力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總之,教材建設要提高站位,在教育強國的高度上切實關照全學段不同層次類型的教育目標,助力時代新人的培育,推動教育強國偉大目標的實現,促進國家戰略能力顯著躍升。
2
系統謀劃
以高質量的自主教材體系培根鑄魂、啟智增慧
“培根鑄魂、啟智增慧”既是高質量教材的重要功能,也是關鍵特性,具有強大的價值引領動力,應成為教材的價值底色。培根鑄魂賦予啟智增慧以意義,啟智增慧使得培根鑄魂落在實處,兩者又互為方法,相輔相成,能有效提升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建設教育強國筑牢根基。
發揮教材的培根鑄魂、啟智增慧功能,需聚焦重難點問題,深入總結新時代實踐經驗,以“中國系列”原創教材為抓手,打造高質量的自主教材體系。中國自主教材體系建設的關鍵可以從四個方面推進:一是本土化。立足中華文脈,運用本土術語、概念和理論,從中國實踐經驗中總結規律性結論,力求用反映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智慧的知識內容、文化思想、價值觀念、理論體系來武裝人們的頭腦。要注重構建體現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教材體系,扎根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全世界展現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二是全段化。中國自主教材體系要關聯立德樹人新格局和教育強國新藍圖,實現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個學段和類別全覆蓋,推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在教材內容中的銜接和貫通。三是學科化。應當看到教材建設的重要學科和領域特別是科學學科的重要性,突出重點學科的教材建設,加強思想引領,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推進思政課教材建設。同時,還應保障科學教材與科技發展、人才培養同頻共振,多措并舉深化新時代科學教材建設機制改革。四是前沿性。《綱要》中提到的“一流核心教材”“前沿優質教材”等,讓我們感受到時代使命的召喚,要敢為人先,勇攀高峰,集中優勢力量,積極開發、打造和建設系列精品教材,發揮示范效應,同時,要秉持開放理念,借鑒國際經驗,加快推進教材數字化轉型,用數字化思維重塑教材形態,并形成真正的學材,以迎接數智時代的挑戰。
3
保障落實
強調教材國家事權,確保教材建設行穩致遠
尺寸教材,悠悠國事。教材建設關乎國家事權,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是事關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鑄魂育人工程。要落實國家事權,首先,要強化教材審核,完善教材管理和保障機制,保障教材的高質量發展。教材是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體系。嚴格執行凡編必審、凡選必審、凡用必審,確保教材以鮮活的話語展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要進一步強化教材建設的全過程管理體系,明確各級主體職責,確保教材編寫、審核、出版、選用、使用等各環節均體現國家意志和人民需求,同時加強教輔材料和課外讀物的規范管理,統籌推進“雙減”政策的落實。優化教材供給保障機制,確保高質量教材供給的高效、公平,縮小教育鴻溝,夯實教育強國建設基礎。其次,要強化教材使用引領。教材使用是教材建設的“最后一公里”,要強化專業引領,引導教師以優質教材優化學生的學習生態,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要精準把握課標要求,“用對”教材;堅持以學為中心,“用活”教材;系統反思深化教學,“用深”教材。教師要遵循“理解—表達—實施—反思”組成的螺旋循環,深入剖析育人目標,把教材轉化為學材,形成專業自覺,塑造專業品質,提升因材施教能力,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權威、前沿的知識,提升我國自主人才培養質量,為實現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最后,要建設完善教材質量評價體系。教材質量是教材建設的生命,要確保教材評價的科學性,推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教材評價體系,根據教材在中國大地上的實踐結果對教材質量加以評價反饋,以科學評價機制保障國家事權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從教育強國高度系統謀劃新時代教材建設,在目標藍圖上提高站位,在具體實踐中系統謀劃,在保障體系中緊抓落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高品質教材體系,為培育時代新人、為教育強國偉大愿景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特色教材理論與國際化戰略]執行主任、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