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房,看見風景
http://www.ez8288.com2025年05月14日 09:20教育裝備網
書房,對于行色匆匆的現代人,或者已經成為一種奢侈,間或成為神話。而書房于我,正是此在的精神家園,既照亮了躑躅而行的生命歷程,也積淀著厚積薄發的人生使命。
人,大地上的異鄉者。這一斷言多少揭示了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精神流離失所的境遇,而人類能夠在地球億萬年的生命歷程中,不但生存下來,而且繁衍昌盛,其重要緣由在于知識與智慧的傳承。書籍記錄了人類最重要的知識與智慧,無疑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對于我們這些現代的人類個體而言,獲得精神的富足和滿足,是我們保持生命動力的源泉與動力之一。由是觀之,讀書,對于人類的繁榮與長足發展,是不可偏廢的事業。
一個人的書房,既是一個人的思想發展史,也是精神救贖史。書房里書的數量總是在增加,這也意味著書房主人思想和精神的不斷成長。年少時,愛讀的中國古典詩詞,讓懵懂的少年體驗了諸多人生況味,既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快意,也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傷,還有“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的痛苦執著。這些年少時愛讀的書,一本本“坐”在書架上,像是青春的紀念,也是故人于我不離不棄的陪伴。
青年時,于汪洋人生之海邊緣處,踏歌而行,讀盡了《卡夫卡全集》里生活的荒誕、《無名的裘德》里的掙扎與無助,看清了《少年維特之煩惱》里瘋狂的激情、《月亮與六便士》里熾熱的火焰,徜徉于《楊柳風》里詩意的世間美好、《夏洛的網》里綿綿無盡的溫情。
中年時,四處奔走,負重前行,多虧了書房里這些溫厚的書友,每每在精神沖突不定時,或促膝長談,或只言片語,即見人生旨趣,洞穿人生真諦。
現在想來,每個困頓的心靈都需要一個陶淵明,雖然“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但還是愿與你“安得促席,說彼平生”,每逢“春服既成,景物斯和”,總能“揮茲一觴,陶然自樂”。每個坎坷的心靈總需要一個蘇軾,那“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飄然況味,“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的驚慌失措,“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篤定淡泊,歷歷在目,句句在心,聊慰平生。等歷盡繁華,但尋歸處,端坐鐘山腳下的王安石會遞上他的“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約你同乘日暮晚霞,攜驢而歸;蛐鷩W燦爛,或顛沛流離,或云淡風輕,書房里,須臾間,盡歷人生況味,但得精神充盈,笑對人生種種。
毛姆曾說,“書籍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一個人的書房,不但是港灣,還是整裝待發的出征地。在書房里,縱橫古今,徜徉中外,與偉大心靈為伍,遍歷人世風景。每一本書都是精神的寓所,梭羅曾經說,“無論我坐在哪里,我都可以在那里生活,風景就因我而鋪展開去。”坐在書房里的人,翻開一本書,就會在那里找到生活,看到無邊的風景,從自己身上鋪展開去。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