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職校學子返鄉實踐記
http://www.ez8288.com2025年05月12日 09:46教育裝備網
2025年春天,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田思佳、楊城、劉飛回到家鄉重慶酉陽、秀山。在青山綠水間,三個年輕人帶著所學專業知識,與家鄉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返鄉首周,三人走訪了酉陽、秀山的多個村寨,深入調研當地非遺文化現狀。“西蘭卡普是咱土家族特有的織錦,被譽為‘紙上非遺’。”在酉州古城的西蘭卡普工坊,負責人田果本來很自豪,但轉頭望見積壓的產品,他的神色突然黯淡下來:“西蘭卡普制作工藝復雜,耗時長,年輕人不喜歡學,真擔心這傳承了1500多年的手藝斷在我們這代人手里。”
在秀山縣龍鳳花燭工坊,傳承人陳建友的話更讓人揪心:“我從16歲開始學藝,30多年一直在傳承和改進,可是手工技藝繁雜且利潤微薄,年輕人不喜歡學,甚至用的人也越來越少。”
隨著調研的深入,三名學生對問題有了越來越清晰的理解:西蘭卡普、龍鳳花燭、擺手舞等傳統文化與技藝,在年輕人眼中似乎已變得“過時”。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三人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數字技能,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向非遺傳承人學習技藝,和寨子的老年人一起干農活、拉家常,幫鄉村教師打造特色課堂……他們頻繁走訪、調研,用鏡頭捕捉家鄉美好瞬間,并制作成短視頻在網上播出。
“我手里這支花燭不僅參加過文博會,還在法國盧浮宮亮相過。咱們一起來看看它的制作過程吧……”田思佳在直播間里介紹“龍鳳花燭”文化內涵,詳細講解西蘭卡普的制作流程。
“嗚——”隨著手機播放的火車汽笛聲,教室里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劉飛走進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中學,給孩子們講述鐵路發展給山區帶來的變化,在孩子們心里種下熱愛家鄉和憧憬未來的種子。
回校后,楊城在本校社會實踐講堂上展示三人團隊拍攝的短視頻。古老的土家吊腳樓、熱鬧的擺手舞,承載著土家族歷史與記憶的傳統手工藝,一一呈現在同學們眼前。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驚嘆和掌聲,也開始思考自己如何投身家鄉建設。
“我們打算與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合作,共同制作一系列基礎材料包,并錄制入門級制作課程。我們的目標是激發更多人從關注到熱愛,最終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來,助力鄉村振興。”談及未來,學生們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